圖為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宋亮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戴軍 攝
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宋亮: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按照會議的安排,下面我圍繞“加快發展戈壁農業,強力助推產業改革”講幾點簡要的發言。
多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懈深入推進農村和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堅持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為主攻方向,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推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林結合、種養加一體,農村三四產業融合發展,總結推廣了在全國有影響的全壟雙膜溝播技術,逐步培育形成了草濕地、優質林種、特色蔬菜、馬鈴薯、中藥材、現代制種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農業結構調整有序推進,綠色農業大力發展,農村改革穩步前進,實現了農業生產穩、農民收入穩,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在甘肅自然條件嚴酷,水資源長期短缺,是典型的旱熱農業省份,山地多,平原少,旱地多,水澆地少,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生產條件先天不足?;谶@種深刻的認識,甘肅省第三次黨代會首次提出要推動戈壁農業建設,引領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發展區域布局。
戈壁農業成為甘肅農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創新,與傳統耕地農業相比具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等明顯優勢,對于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產業、新動能,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打造農業新的增長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能夠最大的增加土地資源。
戈壁農業是在戈壁灘、沙石地、鹽堿地、沙化地、灘涂等不適宜耕種的土地上,以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為載體,以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為核心,集成應用現代設施農業先進技術,發展設施優質蔬菜及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為一體的一種現代農業發展新業態。
甘肅省雖然有耕地8千多萬畝,但質量相對較差,2/3為干旱地,我省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地區,有戈壁一億多畝,沙地1.8億畝,鹽堿地490多畝,其中可以開發利用的戈壁有1500多萬畝,可以開發利用河西走廊的戈壁等非耕地可最大限度的增加甘肅的土地資源,有效緩解城鄉建設用地需求與耕地保有量之間的矛盾,有效解決日益嚴重的糧菜、糧果征地矛盾,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蔬菜、果品等原料,可大幅度的增加我省糧食安全的保障?! ?/span>
二是能夠全面發揮潛在的優勢。
在發展戈壁農業方面,國際上有許多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例如以色列是一個氣候干旱、淡水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但由于多年來大力發展節水型設施農業,戈壁發展耕地高效農業,花卉、蔬菜等農藝產品,居于世界前列。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光熱資源充沛、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戈壁荒漠遠離城市污染源,水資源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生產的農產品品質好,完全可以達到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的標準,具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等明顯優勢。這是全國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
同時河西走廊地區土地連片優勢非常突出,有利于大規模的開發,利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采取自動化管理系統,可以大幅減輕勞動強度,勞動生產力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以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原材料,能夠種養結合,實現資源利用。
近年來經過甘肅省各地工作者的研究、示范推廣,戈壁農業取得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得到了農業部和國家部委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三是能夠最大的優化產業結構。
隨著我國東南部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國家蔬菜產業的重心逐步由東南沿海向工業化污染較輕的西北優勢區轉移,甘肅省也列入了農業部西北內陸出口蔬菜重點生產區域和西北溫帶干旱及青藏高原區設施蔬菜重點區域。通過發展戈壁農業,走生態優先、適度開發閑置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河西走廊地區完全有可能打造成西北、中南、西亞、南亞地區富有競爭的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基地,也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需要。
同時發展戈壁農業對優化農業生產布局、保證可耕地糧食生產、統籌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具有的現實性。
四是能夠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戈壁農業通過采用現代農業工程技術,節水技術與材料技術等最新成果,逐步實現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社會化、區域化、企業化,不斷提高農業從業者的素質,從而顯著提高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近年來,甘肅省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理念,探索發展戈壁農業的多種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例如,酒泉市肅州區、張掖市等地,積極推廣應用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推廣設施葡萄延遲栽培技術,在當地都取得極大的成功,農民的收入顯著增加。
截止2017年底,甘肅省已建成以日光溫室大棚為主的戈壁農業6.36萬畝,初步形成了戈壁農業集中區,種植作物由蔬菜逐步拓展到葡萄、西瓜、食用菌等等。戈壁農業成為甘肅省技術密集、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一個新興產業。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
去年甘肅省在酒泉市召開了河西戈壁農業建設現場會,會上印發了關于河西戈壁農業發展意見,在廣泛調研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河西走廊地區五市已基本完成了今后五年戈壁農業發展規劃的編制,明確了發展的思路、研究、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二是借助外力推動。
去年甘肅省統籌中央財政、農業部、農業發展專項資金1.2億元,支持戈壁農業發展,儲備戈壁項目46個,累計投資規模130多億,引進九鋼集團、敦煌種業、魯農現代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參與戈壁農業的建設。
三是注重市場的開拓。
著力培育以綠色有機產品為主的戈壁農業,不斷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酒泉市與上海蔬菜集團簽訂了蔬菜產銷戰略合作協議。
去年以來甘肅省委省政府把發展戈壁農業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成立了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財政部、農業部先后派出調研組來甘肅調研指導戈壁農業,農民日報組織采訪組來我省進行了專題的采訪報道。河西走廊地區省市有關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建立了政府引導、部門主抓、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集中精力、人力和物力形成了宣傳公關的強大活力,為發展戈壁農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戈壁農業前景十分廣闊、潛力十分巨大。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農辦、財政部、農業部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計采取多種措施,全面提高戈壁農業綜合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計劃到2025年形成戈壁農業面積30萬畝,生產蔬菜、果品、食用菌等園藝作物250萬噸,實現年產值120億元,爭取把河西走廊地區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西菜東調等蔬菜供應的重要基地。
一是打造自己品牌。
以提升產品品質為中心,以綠色有機為主體,打造在全國乃至國際都具有一定影響的戈壁農業品牌,同時加快品牌認證的步伐,擴大認證數量和規模,強化品牌保護意識。
二是健全標準體系。
制定完善戈壁農業的生產栽培和質量標準,提升物質裝備水平、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優質農產品。
三是提升產業水平。
提高戈壁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區域化水平,加快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壯大培育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廣泛利用電子商務、物流保稅區等現代營銷手段和平臺,實現產銷對接、拓寬銷售渠道。同時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四是加大投入。
我們計劃采取政府扶持、多元投入等模式,五年投入戈壁農業450億元,其中財政資金100億,金融和社會資本350億,目前已經確定未來5年增加投入數億元,國家農業綜合辦提供了7.5億元專項資金加以支持。同時加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穩妥有續地擴大戈壁農業產業規模,提升戈壁農業的影響力、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五是嚴格用水管理。
在控制用水總量的前提下,通過農田高效節水,加強調蓄設施建設和綜合水價改革等措施,嚴禁開荒打井,優化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確保河西地水資源的動態平衡。
六是強化生態保護。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所有項目的規劃和審批都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社會和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無土栽培技術,減少對設施內戈壁表層的挖取,依托企業積極建立標準化、規?;a基地,今后我們將把全省2500萬噸可搜集的秸稈和960萬噸農業廢氣加工生產為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農牧互補和資源的良性循環利用。
我們衷心希望借助農民日報這一平臺,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有利契機,加強與國家部委,兄弟省份的對接,吸引社會企業和社會力量來甘肅考察投資戈壁農業,確保戈壁農業成為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農村轉型升級新的支撐點。
我們將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度、更加深入扎實的作風、更加周密細致的部署,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開創戈壁農業發展的新局面。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